刊出纪念作家牧笛文存谢同仁
近日岳母大人去世,市文联、市作家协会在深切悼念同时,实施了早在岳父牧笛先生2007年去世不久就形成的动议,在他的家乡绥德县义合镇楼沟村为其竖立作家纪念碑,立碑仪式于2011年11月11日如期举行。现将时任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忠实的题词,市文联主席、作协主席龙云先生撰写的碑记和本人受命代楼沟村支书霍绥义起草的致辞一并刊出,作为对同仁长期关心尊重我前辈的谢意!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忠实为牧笛题词
牛背老童 文学圣徒
牧笛先生碑记
先主席牧笛,原名霍如璧,生于一九三五年腊月十二,卒于二零零七年二月十七。绥德楼沟人。西北师院毕业,即作文学,先地级,后省级,再国家,逐级刊发,篇篇珠玑,文誉日起。先后出版:《黄土情深》《野猫山悲歌》《大漠英雄传》《笛声集》《我的父老乡亲》《牧笛文集》,计五百余万字。恋黄土,悲“野猫”,情洒黄土高原;唱大漠,念父老,文动陕北大地。写“报告”不忘文学,做小说不离现实,写诗歌不废情感,作杂谈不尚空谈。像黄“牛”弓身拉犁田间,似“笛”音袅袅飘散云际。
先生终身献身文学事业,积极文学活动:创建群艺馆,热衷群众艺术;主持市文联,网罗创作人才;组建市作协,促动文学事业。历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省作协常务理事,市文联副主席,终身任职作协主席。爱文学,作文学,文学一生;爱后生,奖后掖,庠植文学后侪。旗帜榆林文学,领军陕北业界,享誉省内侪辈,跻身国家文坛。说真话,做实事,不苟合,不盲从,磊落光明;交友朋,处事情,不矫饰,不虚情,胸怀坦诚。噫嘻,先生一生,做文学成就非凡,为人生坦荡方正,晚年自诩“牛背老童”,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忠实先生呼应“文学圣徒”。斯人已去,笛声绝响。
先生之妻,党雪莲,善良仁厚,博爱高洁,佐夫教子,勤勉一生。生于一九四二年正月二十七,逝于二零一一年十月初九,享年七十岁。
谨铭其志。
撰文:龙云 刻石:梁喜林
榆林市作家协会
公元二零一一年十月十七立
在作家牧笛纪念碑竖立仪式上的致辞
绥德县义合镇楼沟村支书 霍绥义
(2011年11月11日)
尊敬的市文联、市作协领导:
远道而来的各位作家、各位父老乡亲:
大家上午好!
如璧有才,楼沟有幸,作家牧笛纪念碑将永久竖立在我们村口,这是文坛对走出我们村庄又魂归故里的这位黄土高原儿子、作家牧笛的认同和肯定,是我们全体楼沟人的光荣!使我们在悲痛先生夫人党雪莲女士去逝的同时,得到了应有的欣慰!我代表全体楼沟人感谢你们的付出和努力!感谢你们的光临!
楼沟山水,人杰地灵,孕育出众多优秀儿女,在外工作生活的人们早已超出现住村民。如璧就是其中极有作为和成就的一位。他天资聪慧,勤奋上进,三岁丧母,家贫苦难,没有阻挡住求学之路,历经曲折、生活困苦,没有破灭其文学梦想,终以一生追求,五百万文著,奠定牧笛榆林文坛领军人物,成就“文学圣徒”之梦。
幼时如璧,成名牧笛,毕生和生他、育他的村庄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无论外出求学、远离家乡,还是与邻村贤淑雪莲成婚生活,始终敬乡尊亲,情怀故里,为家乡的文化教育做了不少事情,不愧为我们楼沟走出的优秀子孙。
作家长眠,文化永恒。牧笛纪念碑在家乡的竖立,既是对我们这位优秀儿女的肯定,更是对家乡后生的激励,它会促使我们更加重视教育、尊重文化,使我们这个传统的山村在火车轰鸣、现代转型中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不断涌现出一代又一代新的合格公民。
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父老乡亲!
牧笛及夫人与家乡同在!
作者:武广韬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4287 更新时间:2011-11-13 文章录入: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