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印章留记忆

我儿子玉林的大学同学、好友武广韬律师,其祖父王雪樵先生是神木走出的民国著名书法家。其父武绍文出嗣舅父,也是神木知名文士。他们家在整理雪樵先生遗墨的数年中与我家交谊不浅。近期在人民美术出版社确定出版《中国历代经典碑帖·民国·王雪樵卷》后,曾邀我为先生书法作品辨字释文。偶然谈到说侯石年在神木任民国县长期间,欣赏并收藏了不少雪樵先生遗墨,而现在不仅藏品未知下落,且作为著名篆刻家、治印大师的侯石年,在榆林境內竟然找不到其所刻的一枚印章,实在令人遗憾。在西安拜访著名书法篆刻家赵熊老师时,赵拿出侯石年家乡出版的《湖南印谱》,也无其治印的任何记载。他们的这种文化情怀,很快勾起我保存有一枚侯石年为家父所治印章的记忆!
侯石年(1900—1961),湖南大庸县人(今张家界市)。自幼随父侯昌铨在武陵(今常德)读书,1924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法律系,跟随谭延闿,后来又作了邵力子的秘书。1928年任国民党中央党部总干事,1937年任陕西省政府秘书,后又任郿县、醴县、旬邑、榆林、神木等县县长。官场中遭遇左迁,由上而下,显然侯石年并不善于做官,可他在考古、金石、书法、篆刻等方面却造诣颇深。据史志记载,神木瑶镇古文化遗址,即为他考证发现。侯石年自幼酷爱书法和雕刻艺术,治印非常认真。他写草书、雕刻执刀、吃饭拿筷子都用左手,左手腕力极大,这都是治印中练出来的真功夫。他能写楷、草、篆、隶四体书法,草书尤为秀丽;且各种字体都能雕刻。他左手操刀,纯用反力向上推,起刀自毛笔的落笔处,收刀是毛笔的起笔处,刀法娴熟,结构和章法苍劲超逸,隽秀美观,给人以妍媚之感。他能刻钟鼎文、蝌蚪文、铁线文、大篆、小篆;他刻的边款,神似魏体,清俊秀美。侯石年曾受到书画名家齐白石、于右任、谭廷闿的器重,享有民国知名篆刻家的盛誉。
侯石年与家父曾是文友,二人交往甚密。侯在神木任县长时,家父正任军粮局榆林兵站支部神木仓库少校库长,库址即在神木城东的东岳庙内。家父王晋阶(1907—1981),讳国安,以字行,晚年号尧叟、何愚,陕西吴堡人。幼时受父前清秀才树声公的教育,聪慧好学,先后毕业于陕西省立(绥德)第四师范学校、西安中山学院(西北大学曾用名)。早年任教于吴堡县立高等小学;随后转入军界,在国军榆林八十六师、军粮局榆林兵站支部、榆林二十二军等部任军需、库长、科长等;1949年榆林和平解放时随军起义。后在榆林任小学教师、粮库会计,57年被错划为“右派”,遣返原籍农村监督劳动,78年改正。家父擅长诗文、楹联、书法、易学等,为陕北学界名士。榆林城内长春楼(钟楼)所雕刻的楹联、匾额,即为他所编撰,李棠、白介澂书写。家父的诗文稿《尧叟诗文集》于“文革”中被毁,临终前于病榻回忆起极少数,其中六首诗被载入《当代中华诗人志》。家父还保存下张季鸾先生为其父张楚林所立墓碑《张君墓表》早期的完整拓片,此碑由章炳麟撰文,于右任书写,苏州集宝斋刻石,史称“三绝碑”。广韬将其热心推荐给人民美术出版社加入《中国历代经典碑帖·民国·于右任卷》,不知能否实现。
家父早已作古,不过,他在世时谈及有关侯石年的旧事,我至今记忆犹新。家父在神木时,交往的好友除了县长侯石年,还有地方名士、前清拔贡闫骏丞,驻军团长杨仲璜,县党部书记长、书法家刘旸光等。侯石年为官清廉,他在神木县政府大堂屏风正面亲笔题写了“进思进忠”,背面题写了“退思补过”;他还说:“为官决不负秦人。”当他由神木离任去西安时,家中一贫如洗,路费还是朋友从外地寄来的。家父特别欣赏侯石年的篆刻,说他技艺超群,是地道的文人篆刻家,而且亲切地称其为“侯年年”。侯亲手篆刻了一枚石印章赠送家父,家父对其十分满意,称赞印章儒雅气味浓厚,并妥为保存。
听广韬父子说到侯石年篆刻的印章已十分罕见,我遍翻家父的遗物,终于找到了侯所篆刻的那枚印章。此印章为石质,顶蹲小狮,印体高5.5厘米,厚1.7厘米,正方印面阴文篆书“王印晋阶”,边款行书“卅二年四月侯石年制印”。此印章刻于1943年,至今七十余年,尚且完好,它的发现,见证了民国文人交往的轶事,填补了侯石年印章在榆林境内的空白,对研究侯氏篆刻艺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谓榆林文化界的一件幸事。
作者:王振权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613 更新时间:2016-07-31 文章录入:admin |